事件回放:
7月25日晚,国美总部鹏润大厦,国美董事长黄光裕当场宣布,国美电器收购中国永乐后,黄光裕将出任合并公司董事长,永乐董事长陈晓将出任公司首席执行官。原永乐2名高管入选新公司董事会,担任执行董事。
同时,国美永乐合并方案公布,将采用现金加换股方式,每股永乐对价0.3247股国美,外加每股永乐获0.1736港元,合计总对价每股永乐2.2354港元。永乐被强制收购90%股份后,国美将实行大股东权利,强制要求永乐退市。此次交易总金额52.68亿港元,其中现金为4.09亿港元,占此次交易总额的7.8%。
从宣布并购的那刻起,国内家电零售业就进入了新的寡头时代。
一、大鱼吃大鱼
国美,目前国内最大的家电连锁店,拥有多达426多家门店,2005年销售额超过498亿元人民币;苏宁,国内第二大家电连锁店,拥有363多家门店,2005年销售额超过397亿元;永乐,国内第三大家电连锁店,在全国拥有199个门店,2005年,永乐的销售额达到151亿元人民币。(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数据)在合并之前,国内家电零售市场基本上由上述三家瓜分。
然而,不过半年时间,市场风云突变,排行第一的老大国美闪电收购了排行老三的永乐,继疯狂“圈地”、“开店”之后,家电连锁市场进入了“大鱼吃大鱼”的时代。本次并购后,市场原有的“三足鼎立”的格局被打破,单从门店数量来看,合并后集团的店面数量已经超过对手——排行第二的苏宁3倍。
通常的收购案的目的会有两种,一是,减少竞争对手,另外一种就是,弥补自己的弱势,一如现在的国美。华东市场是国美的一大软肋,而永乐在华东的地位仅次于苏宁,显然收购永乐,可以为国美在华东市场打开局面。而苏宁也选择了不久前将集团总部迁至上海,可见国美与苏宁将会在上海有一场盛况空前的激烈厮杀了。
二、双寡头垄断格局遭遇挑战
有人担心,国美并购永乐后和苏宁事实上已经成为了家电连锁业的双寡头,垄断时代不可避免?
在人们把目光集中在国美并购案的时候,大家忽视了这样一则消息,美国家电连锁巨头百思买斥资1.8亿美元,以51%的股权控股国内排名第四的五星电器。美国百思买集团是目前全球最大家电连锁零售商,涉足的领域包括家用电器、消费电子产品、个人电脑、娱乐软件和设备,去年营业额就高达240多亿美元,位列全球500强企业前200强。
尽管从现有格局来看,国美、苏宁掌控着国内一、二级城市的家电零售业,他们的地位短期内无法撼动。但是我们也要看到,五星电器的门店数量也达到了130多家,并且这些店面都集中在国美、苏宁布局相对薄弱的三、四级城市, “农村包围城市”的策略未必无效。而且凭借百思买丰富的市场运作与成本控制经验,他们的实力也不容小觑,所以国美、苏宁形成双寡头垄断的条件并不充分。
三、国美永乐合并的“蝴蝶效应”
1)“中关村模式”玩不转?
随着国美、苏宁等大型家电连锁店的扩店、并购,传统的“中关村模式”电子卖场渠道模式遭遇了强有力的挑战。以前,这类电子市场之所以发展起来主要是市场没有规范、价格不透明,经销商的获利空间较大(一台PC的利润甚至上万),因此小作坊式的柜台销售模式得以发展。但是如今,随着入行者的增多,竞争空前加剧,一些运作不规范、没有优质进货渠道的小商家纷纷退出市场。不规范的市场就有不规范的市场形态,比如“扎货”,又比如“黑导购”,这些让经销商和消费者防不胜防。价格优势渐渐消失、利润越来越少又遭遇“诚信危机”,“中关村模式”还能维持下去吗?面对拥有优质进货渠道并且管理规范的国美、苏宁等大型连锁店,中关村的电子市场感受到危机了吗?
2)家电厂商要过“苦日子”?
俗话说“店大欺客”。眼看着国美、苏宁这些家电连锁卖场一天天壮大下去,家电厂商们是爱恨交织。一方面,自己的产品有了更广阔的销售渠道,而另一方面,又担心这些渠道把持者提高入市门槛,因为国内家电连锁业主要以收取进店费、销售返点等“压榨”上游家电厂商的方式来获取盈利。面对这种可能出现的情况,家电厂商们是坐等过“苦日子”还是有其它有效的对策呢?
3)3C连锁店真是百姓的购物天堂?
看着国外的3C连锁店呼风唤雨,国内的连锁巨头们也有些飘飘然。不久前笔者曾与某连锁店一员工交谈,在他看来资金雄厚、管理规范的大型连锁店拥有传统电子市场无可比拟的优势,似乎可以不战而胜。可是他忽略了一点,传统电子市场的管理者是不会坐以待毙的,他们也在想方设法留住客源。其实消费者最实际,谁的产品物美价廉、谁的服务态度好、谁的购物环境优越,通过比较很容易得出结论,国美、苏宁和鼎好、海龙在消费者看来都是购物场所,只有提升服务质量,特色经营才能凸显优势。